• 1
  • 2
  • 3
  • 4
  • 5

宣传部

全市青年夜校开讲,为年轻人提供丰富“精神食粮”

发布时间:2023-12-19文章出处:江门青少年网

每逢周三,夜幕降临,匆匆下班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汇聚于江海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晚上7时,舞蹈室内节拍声响起、钢琴课室传来悠扬的旋律、乒乓球桌前马步一扎、书画案上宣纸一放……属于江海区青年人的夜校课堂开讲了。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正在成为当代青年人追捧的新风尚。绘画书法、舞蹈瑜伽、吉他钢琴、摄影修图、咖啡茶艺、直播带货……从城区到乡镇,青年夜校在江门各县(市、区)全面铺开,成为包括港澳青年在内的广大年轻人业余时间充实生活、提升自我的“精神食粮”,不少课程开课即被“秒光”。团江门市委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下半年来,全市累计超3300人次报名参加青年夜校。

曾经,夜校是一代年轻人奋发进取的共同回忆。如今,从运动健康到生活美学,从非遗传承到技能提升,夜校已经成为年轻人舒缓压力、陶冶情操的一方净土。

青年夜校,缘何再度火爆?“在这个快节奏时代,上夜校学习一门技能、掌握一项兴趣爱好可能并不是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在与同龄人的交流碰撞中,探索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拓展人生的宽度。”青年学员廖小姐这一番话或许道出了答案。

青年夜校火了

“剪辑时,我们要尽量避开长运镜和多次运镜,错开使用定镜或特写镜头……”在江海区青年夜校开设的短视频拍摄课堂上,讲师温泉斌以作业点评为引子,详细讲解短视频拍摄与剪辑的注意点,讲台下的学员们聚精会神,或举起手机拍摄课件,或低着头“刷刷”地做笔记。

“一下班,我就从新会新港码头赶来了,温老师的课堂很精彩,干货满满,我一刻都不想错过。”学员何军明说。连续上完5节课的他,已经从一个不知“构图”“运镜”“推拉摇移”为何物的“摄像小白”,变成一名随时可以拿起镜头记录生活与工作的“短视频达人”,他尝试拍摄的公司宣传短视频也得到了老板的赏识。

技能提升是众多青年人报名夜校的目标之一。团江海区委书记周永康介绍,前期经过实地走访、意见征询及参考周边县区的开课经验,了解到美育类、技能培训类课程比较贴合青年人“充电续航”的需求,因此江海区青年夜校首期开课设计了电钢琴、爵士舞、古典舞、创意美术、乒乓球、短视频拍摄、认知与解压共7类课程。120个名额上线不到1个小时即被“抢”光,火爆程度出乎意料。

不止江海区,鹤山市也开设了“为青春充电,为发展赋能”青年夜校课程,毛笔、国画、健身操、瑜伽、爵士、水彩、素描等21节课程服务了超300人次;开平市推出了日常妆造、毛笔书法、平板手绘、陶艺等夜校课程,广受青年人追捧,场场爆满;台山市以“0元学费,满分体验”的公益课程为试点,精准对接了青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收获了众多学员的好评……

“青年人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生活中有着多重需求,包括求知欲、提升自身价值、对艺术审美的追求、对社交和归属感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和成长的追求,夜校恰恰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平台、社交的空间。”团台山市委书记莫柯说。

整合青少年宫、青年之家、工人文化宫等阵地资源,邀请非遗传承人、优秀技能青年、艺术院团专业教师等担任教师,争取党校、教育、科技、工会、妇联、社区等部门机构的资源支持……为了满足青年人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江门市县两级团委部门费了不少功夫。团江门市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保证“办学”质量,团市委统筹协调了36万元用以支持相关县(市、区)团委共同开展青年夜校工作,目前全市大部分夜校课程不收学费的,或仅收取远低于市场价格的“成本团购价”,如开平的青年夜校,只需59.9元便能掌握一门兴趣爱好或技能。

课堂下沉到乡镇

陈健科是一名回乡创业的香港青年,也是台山青年夜校的一名咖啡讲师,打响“台山咖啡”品牌是他的美好愿景。以大广海湾青创智谷为据点,这位乡村致富带头人以志愿者的身份与团委、妇联等部门合作,四五年来持续为青年人提供体验咖啡文化、学习咖啡种植知识的公益课堂,累计服务超700人次。

“不管是团委的青年夜校,还是妇联的公益课堂,我希望通过这样的平台,链接更多青年群体,让越来越多年轻人认识台山的咖啡文化、了解家乡丰富的文旅资源,来和我们一起发展咖啡种植、生产、销售、文旅等产业链项目,带旺乡镇经济。”陈健科说。

推动夜校课程覆盖郊区乡村,团江门市委充分发挥基层“领头雁”作用,发动全市基层团组织整合建设包括团组织书记、专兼职团干、第一书记、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在内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以“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实地流动教学”的模式,向青年农民、回乡创业青年提供“农作物种植、海洋渔业养殖、乡村文化建设、直播带货技巧”等课程,让他们在夜校课程中学习实用技能,提升创业成效。

聚焦乡镇青年人才发展需求,新会区“茶坑印象”令人印象深刻。在这个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青年之家空间内,设有分享间、直播间等功能室,负责人崔珀诚以沙龙分享、青年夜校为支点,链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人,包括港澳青年、高校大学生、返乡青年等群体,切实帮助更多青年提升技能,为“百千万工程”培育更多技术人才。

“结合当前农产品电商行业蓬勃发展的趋势,我们在‘茶坑印象’里打造了一个青年助农直播基地,开设了系列课程。从资金准备到建立直播间、从商品上架到直播销售技巧讲解,我们邀请了行业内经验丰富的主播一一进行细致讲解。”崔珀诚他们已经推广打造了“粤一宝”“柑动陈语”等多个特色品牌。

除了“百千万工程”,江门还着眼“制造业当家”推进青年夜校工作试点建设。在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团江门市委联合中交四航局团委开办了“青年夜校—四航智慧学堂”培训基地,打造“理论学习+技能提升+兴趣拓展”三位一体的市级青年夜校示范“综合体”。中交四航江门项目部党支部书记张东旭透露,届时将免费面向青年毕业生、各村镇返乡的退伍军人和有志向的青年提供学习平台,内容主要涵盖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工程施工技术,着眼培育更多新型技能型青年产业工人。

据了解,该项青年夜校项目还将重点围绕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整体风貌等目标,开展专项“赤膊房”整治等职业技能培训与实践。

侨青与乡土共发展

作为全市首个以非遗文化为主题的青年之家,蓬江区启明里的青年夜校提供了别样的公共文化空间:品鉴与制作手冲咖啡,体验东艺宫灯、蛋雕等非遗文化,和武术拳法入门教学等内容,20多场课程丰富了周边社区青年居民的交友圈和业余生活。

江门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累计达281项,其中启明里毗邻的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拟规划市非遗馆,并鼓励和引导一些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到街区设立小型展示馆、体验馆、传习所等。背靠如此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团蓬江区委正在筹划开展以侨文化为特色的青年夜校: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立足启明里百年历史,开设华侨名人传记、华侨建筑风格、华侨创业故事等课程,深入华侨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领域;另一方面借助现有非遗文化场地资源,强化东艺宫灯、白沙茅龙笔等非遗文化传承体验。

团江门市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青年集聚的蓬江区启明里、滨江社区,开平市先锋书店,台山市草坪里等地,他们正在依托“青年之家”遍布基层的阵地优势,通过以场地换服务、“公益+低偿”等形式,聚焦青年对文化生活、素质教育、技能学习等方面的需求,为在地青年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让“夜校”成为广大青年成长发展的“充电站”“服务站”“交友站”。

从夜校出发,为青年群体提供多样的公共文化空间才是最终落脚点。

落地开平塘口旧墟的先锋书店便是这样一个对青年人群颇有影响力的公共文化地标——自开张以来,便经由各类读书会、音乐会、放映会等文化活动,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到来,诗人、作家、建筑师、音乐人,各式身份的青年人在此地畅谈人生理想,关注乡村建设、乡土实践,也与村民、游客及更广阔的乡镇经济振兴发展产生链接。

号召青年返乡入田野,与乡土共生共发展,新会区茶坑印象也是这样的公共文化新空间。崔珀诚表示,茶坑印象的建设借力了乡村振兴的政策东风,旨在为本土陈皮产业发展提供一个文化体验空间,容纳更多业态落地生根,同时汇聚更多青年人才。

“返乡的阿达”是香港青年郑荣达的个人视频号,记录了他在茶坑村的创业点滴。2022年,他来到江门旅游,在茶坑印象的公共文化空间里,重新认识了家乡开放包容的另一面,也结识了一帮艺术、建筑、设计、农业等不同行业的同龄人,深入了解了乡村产业发展的前景,决心留下来闯荡一番。

一年多的时间里,他走进陈皮博物馆,参与“三农”电商直播,打开了新的创业领域,成为一名专业的“陈皮佬”。“在我还在迷茫如何与家乡产生连接的时候,是身边这帮有志向、有理想的年轻伙伴带领我走进深入乡村田野,踏入社会创业竞技场,让我遇见了一个更有能力的自己。”

郑荣达说:“回到家乡,我更有信心讲好身边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相关附件:

共青团江门市委员会

电话:0750-3277069  传真:3332628  技术支持:广东迪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40024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