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30 文章出处:江门市青少年宫
虽然比其他同学年龄大许多,但小喜表示无压力,会认真听好每一堂课。
福利院少女小喜有个音乐梦(详见本报2014年6月24日A11版),近日江门市青少年宫帮她圆了梦。7月19日,小喜怀着紧张的心情,走进了古筝教室,触摸到了自己心仪已久的古筝,并决心“要给其他小学员做个好榜样”。
1
青少年宫抛出橄榄枝
7月19日上午10点,小喜提前来到了古筝教室,坐定后她轻抚琴弦,“铛”,古筝声响起,小喜的眼神中,既透着好奇,又透着紧张……这是她第三次见到古筝。
“第一次接触古筝,是很久以前了,那时候对这种乐器更多的是好奇。”小喜说,“当时因为好奇,还去拍照,拍照的时候我用手拨了一下弦,觉得声音很动听”。
第二次见到古筝后,小喜就迷上了这种乐器,还专门上网查了相关视频,“越听越喜欢,总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够用古筝弹出一支动人的曲子。”
江门市青少年宫的负责人看到本报的报道后十分感动,根据特困儿童、孤儿、残疾儿童学费全免的政策,向小喜抛出了橄榄枝。
2
认真听好每一堂课
小喜怀着紧张的心情,开始了第一次古筝课的学习,主要内容是认弦、指法等入门知识。课堂上的小喜,显得谨慎、认真。她听课的时候,腰板挺直,眼睛盯着老师;练习的时候,轻抚琴弦,眼神充满好奇……
“她还是很认真的”,对于陈老师的这一评价,小喜谦虚地表示自己还有好多知识没弄懂。在她看来,第一天学习中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刚认识了一个小朋友。她在古筝班上可以称其他同学为“小朋友”,因为她的年龄最大。但她并不在意,她对记者说:“我知道自己年龄大,但是没有压力,反正大家都是同学。”小喜随后话锋一转:“我肯定要认真些,要给其他小学员做个好榜样。”
福利院社工莫锦敏认为小喜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她在音乐方面有着较好的天赋。同时,小喜学习音乐的热情很高,此外,她还能持之以恒,“假期中,她每天都要练上大半个小时的电子琴。”
学习结束,莫敏敬将小喜带到了附近的公交站牌前,两人一起研究起乘车路线。这意味着,以后小喜将独自乘公共车上课。
据江门市青少年宫副主任宁向文介绍,小喜此次共有17次课程,如果学习效果较好的话,还可以让她再学习电子琴。
“没什么打算,就是听好每堂课,一直学下去。”谈及未来的打算,小喜调皮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