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宣传部

景贤学校携手专业社工共建阳光校园

发布时间:2016-04-15文章出处:共青团江门市委员会


  社工,时常被称为“拿工资的雷锋”,而当他们踏进校门,校长、老师和家长们也都想知道,这些“雷锋”能为他们带来什么。为了满足该校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需求,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成长平台,2015年9月,景贤学校获得共青团江门市委员会的支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成为江门市首家引入专业社工进校园的初中学校,这是景贤学校继智慧校园后的又一重要创新举措。引入驻校社工,建立了多方联动的社会关怀支持网络,该校师生及家长都很支持,这也成为景贤校园的又一道风景线。

  景贤学校校长戴旌对驻校社工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学校以教育为主,虽有不少的德育活动和课外兴趣小组等,但还是需要驻校社工这种非学校性质的力量监督我们工作。例如近期的映美奖,驻校社工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有利于整个评选的公平、公正、公开。此外,我们还希望能通过驻校社工的方式,让学生多参与社会活动,达到‘育人’的目的。”


A:开我市先河  引入驻校社工

  团市委副书记梁钊俊表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涵义绝不只是预防青少年犯罪,它还包含了引导青少年积极投身社会服务、提高个人素质和学习能力、挖掘潜能、增强解决问题能力等多方面,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专业社工进校园有普遍的制度性安排。以香港为例,每一所学校都有一名专业社工或者一个专业社工团队。就沟通、价值观、逆境应对、未来发展等话题,社工会通过小组和个案辅导入手,帮助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实践。

  为了构筑学生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2015年9月,景贤学校获得共青团江门市委员会的支持,引入社工进校园的先进理念,取得不错的成效。开展合作后,社工除了对学生长期关注、定期辅导,还会对老师和家长分别提供帮助。景贤学校校长戴旌表示,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元化的,学生不仅要完成知识的学习,还要增强对社会的认知能力。

  一直以来,景贤学校都致力于让孩子成为成绩优秀并向多元化发展的学生。此次创新地引入驻校社工表明了该校对教育质量精益求精的决心,因为社工服务的对象并不是学校和家长,而是学生。这代表着学校将受到社会各界的监督,学生在透明化的管理下将会更加阳光成长。

  对于为什么引入驻校社工,戴旌表示,“让学生变得更优秀,最有效的方法是驱散成长过程中的灰霾,挖掘学生个人的亮点。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越阳光越对学生有积极影响,其成绩绝不会太差,这个是相辅相成的。这次引入驻校社工,除了让外界监督我们的校园工作,改善教学质量外,我还希望能通过社工这个渠道,了解更多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B:围绕五大方面  开展工作

  驻校社工何达明带笔者游走校园时,不少学生亲切的对何社工喊,“何sir!”何达明表示,社工平时要和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青少年的心理是非常敏感细腻的,一旦把握不好,让学生对你产生厌恶心理,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就会困难多了。为了和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每个课间时间,社工们都争取去和学生沟通。“课间虽只有十分钟,但我们也会争取在有限的时间跟更多的学生交心,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驻校社工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他们特别懂得跟孩子如何沟通,我孩子开学第一天回来就告诉我,学校第一天的自我介绍活动非常有趣,主持活动的不是老师而是社工,而且不是简单的介绍名字,社工还引导孩子们如何展现自己的特长。”该校初一年级家长陈女士说道。

  据介绍,为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驻校社工在学校及家长的密切配合下,将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及技巧运用于学校管理和教学中,围绕学生精神健康、人际交往、学习问题、压力问题、家庭关系等五大方面开展工作。对学生而言,驻校社工比老师更亲近,比家长更了解自己的需求,在青春叛逆期,驻校社工成为了学生倾诉的对象。但是心理辅导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引导,很多时候社工们会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人情况制定方案,不惜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来到学生家里进行探访,以求更全面地了解学生。

  正是这种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及专业的精神,该校驻校社工项目仅仅进行了7个月,就已经有部分学生因社工的帮助而有所改变,渐渐地改变原本消极的学习态度。


C:青少年心理上的引路者

  “驻校社工的工作就像中医,是慢慢地影响到学生的心理,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我们现在主要负责引导一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何达明介绍道。他认为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无论成绩好坏,总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因此作为社工就是要在不给学生贴标签的前提下,引导他们心理健康成长。

  当然,对于社工们来说,才进入学校不到一个学年的时间就谈效果,他们会觉得自己还不够专业。但是,旁观者已经看到了变化。

  驻校社工进入学校后,对学校、老师、学生及家长进行需求调研,充分了解到家长、学校的需求,针对性地开展活动。以新生入学为例,为了消除新生对新同学的陌生感,尽快地融入校园生活,驻校社工在七年级的自我介绍环节中通过调节气氛,让新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特长和擅长科目,自我介绍结束后,还利用空余时间安排游戏让新生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打成一片。而对于即将面临中考压力的九年级学生,社工了解到有部分学生已经产生厌学心理,并出现了一些有差别的学生,针对此情况,景贤社工开展了“生命教育”的专题活动,正确引导中考生如何面临中考压力,并规划以后的学生道路。

  同时,为了更好地跟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社工们平时都会参与体育课,在篮球场旁坐着,利用魔术和杂耍,吸引同学过来一起聊天,并开办社工站向各个年级开放,社工站放置着很多桌游和其他游戏吸引学生过来,社工们通过游戏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社工和学生的关系也会更近一些,对于工作的开展大有帮助。

  何达明表示:“如何改善有差别的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显然是现在急切需要解决的,有一部分学生由于成绩不好,没有受到老师的重视,要改变这些学生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重拾信心。”

  为了引导有差别的学生,驻校社工们首先积极组织团建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可以从有差别的学生身边的朋友进行了解,从朋友方面慢慢引导,再加上社工多方面的引导,通过这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逐渐让这些学生恢复信心,有了信心自然成绩就会上来。

  “有时候我们会接触到一些被贴有标签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学校难免受到其他同学的排挤,那么我们就不会单独约这类型的学生出来,因为他们的心理非常敏感,我们首先会从课余十分钟入手,通过玩一些游戏吸引他过来,如果这位学生不来,我们再私底下聊天,聊天的内容是封闭的,我们会尽力保护学生的隐私,让学生对社工有足够的信任。”何达明介绍到。

  由于目前有些学生厌学现象严重,急切需要驻校社工进行开导。但是景贤学校驻校社工梁绮媚认为,成绩好的学生也会出现成长过程会遇到的问题,例如学习的压力,家庭给的期望过大等。驻校社工仍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和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防患于未然。


D:组建家委会大获成功

  家长委员会是学校与家长沟通的重要纽带,通过组建家委会可以进一步让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及发展建设,在学校管理、家庭教育、家校联系、安全卫生等方面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

  自去年9月景贤学校引入专业社工以来,就将家长委员会改建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前期调研得知,该校五成家长与其他家长、老师及学校的关系比较疏远;九成家长认为组建家长委员会十分必要;九成家长希望通过家长委员会加强与学校、老师的沟通;九成家长希望通过微信、QQ联络群的方式参与家长委员会的工作。

  根据实际需求,驻校社工于去年10月份开始着手组建景贤学校新一届家长委员会,并于11月3日至6日,分别在七、八、九年级召开三场新一届家长委员会成员见面会,校领导、教师代表、驻校社工以及班级家长委员会成员等共计150余人参加了大会。在经过举荐、投票、讨论环节后,戴程、张荣池和谢丽丽家长分别当选第一届家长委员会的会长、副会长及秘书长一职。

  通过组建家长委员会队伍,充分发挥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参谋和监督作用,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家委会成立的意义在于能够更好地把家长和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学校,及时沟通各方面的信息,由社工来担当这个桥梁再合适不过。接下来,家长委员会将会参与到膳食质量监督、午托环境监督、微课、学生勤工俭学等活动当中,充分发挥家长委员所享有的知情权、参与管理权、建议权和监督权。”戴旌介绍道。

  “家委会的成立,让我们家长有机会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并且通过年级的委员代表向学校提出我们的问题和意见,社工及时向学校反馈并解答,这样的方式非常好,孩子能在这样的学校学习,家长也放心。”新一届家委会一名成员表示。

  据介绍,家委会除了参与校园教育工作外,还不定期举办亲子活动。1月31日早上,社工们组织家长和孩子共26人,通过自筹近20件物资,包括食用油、大米和新春小礼品,对仓后街区内的困难家庭进行上门探访和慰问,受惠服务对象达12人。在探访过程中,有不少学生询问“什么是房产屋”、“为什么婆婆还用煤炉煮饭”等平时很少关注的问题。驻校社工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细心的解答及引导,收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在探访后的分享环节中,家长胡丽红感叹:“来之前我真的不相信现在市区还有这么多贫困家庭,来了之后,感触颇深,对我们家长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参与活动的其中一位妈妈在家长微信讨论群里分享了活动收获:“通过探访独居老人、边缘群体,让孩子们学会感恩与珍惜,关爱与付出,是真真实实的感受。”

  社工们举办这类活动,目的是让参与活动的学生明白,学习之外,社交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另一位驻校社工梁绮媚介绍,以后会继续组织学生和家长开展更多有意义的活动,关爱社会,共同成长,病开展“上门探访长者技巧”的培训,让大家在探访时更得心应手。

  此次家长委员会的成立,使景贤学校与学生家长加强了沟通和联系。家长们纷纷表示,家长委员会就好比是各班家长的领头羊,是联系学校与每一位家长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唤起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主体意识,促进家校共育,使景贤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更进一步。


E:成功案例:帮助新生融入群体

  景贤学校七年级学生雄仔(化名),去年九月份刚从小学升初中,入学初期,由于雄仔对学校环境的不熟悉,加上自身身体素质比较差,很多体育活动都不能参加,他也因此受到了新同学的排斥。另一方面因为家长从小的“一言堂”式管教,使雄仔不敢对父母说出自己在学校的事情,久而久之产生了较大的心理负面情绪,导致该学生有了厌学症,上课总是以身体不适为借口躲在校医室。

  这个时候,该校校医以及雄仔的班主任及时发现了该生的异常,并将雄仔的情况介绍给了驻校社工。通过对该学生家长、班主任、同学、校医、心理老师等多方面了解,社工初步形成了解决方案。

  “社工工作注重于其所在社会环境的管理,孩子外显行为的表现,有时是家庭问题的表现。”何达明说。为此,社工们先从雄仔的父母入手,多次进行家访,将雄仔在学校的情况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并建议家长改变教育孩子的方法。为了让雄仔更好地融入集体,社工们还在班上组建新生适应小组,通过一些游戏让学生们熟悉起来,慢慢地,雄仔也能跟同学们有说有笑了。此外,社工还利用课余时间陪伴雄仔进行体育锻炼加强身体素质。通过两个月的辅导,家长看到了孩子的变化,雄仔自己也开始有了信心,也被同学们接纳了。

  在何达明看来,社工们只是起到了学校、家长、学生之间的一个纽带作用,并将学生点滴的成功进行不断强化,让他从小的成功里找回自信,并融入集体。“社工只是把土挖掉,让问题显现。”何达明解释,社工并不是要越俎代庖,让家长发现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相关附件:

共青团江门市委员会

电话:0750-3277069  传真:3332628  技术支持:广东迪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40024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