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谭某(化名),男,20岁。2015年,因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无牌驾驶摩托车搭载小李(化名)发生交通意外,小李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小谭被判交通肇事罪,原判有期徒刑18个月,缓刑两年,接受社区矫正。
在小谭念初中二年级时,父母因经济纠纷感情破裂,父母离异后,小谭与母亲及孪生弟弟共同生活。离异后,谭父离开了外海,不再与小谭三母子联系。由于每月都要偿还父亲留下的巨债,小谭一家过着拮据的生活。小谭并无明显的谋生技能,无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生活得过且过。自3月底辞去客服工作后,一直处于无业状态。
【帮教措施】
2015年5月初,社工在跟进中发现案主有就业的需求后,便针对案主的需求展开服务。首先,社工让案主做了《个人优势识别》《就业意向分析》等一系列的能力测试,并与案主分析其现实状况,让案主对自身情况有了清晰的了解。随后,社工与案主分析成功人士背后的付出,探讨其自身能力,让案主明白到要有所作为必须持之以恒。在了解了案主想学一门烹饪技能后,社工与案主制订了短期的职业规划。社工与案主共同在网上筛选了相关的招聘信息,并陪同案主进行了面试。案主首先面试了一家素食店,该素食店的负责人告知案主面点学徒刚刚满员。随后,社工与案主来到了购书中心附近的寿司店面试,面试成功后案主在寿司店工作了近半个月,由于上下班交通不便,案主最后辞去了这份工作。6月底,在社工的介绍下,案主到了外海的一家海鲜酒楼工作。案主在海鲜酒楼从服务员做起,每天工作兢兢业业,得到了老板和同事们的肯定。
此外,案主的家庭支持力度较为薄弱,与其他家庭成员间都存在着一定问题。案主母亲由于生活压力以及儿子教育问题,经常感觉心情压抑。案主弟弟叛逆问题尤为严重,误交损友,经常在外闯祸给家庭增添麻烦。因此,社工需要从家庭成员层面入手,为案主提供一个安定的家庭环境,以增加其家庭支持力度。
经历了大半年的个案跟进,案主的生活有了较大的转变。首先,在社工未案主进行一系列的能力测试分析后,案主由原来的抗拒社工,到接纳社工再转变到现在与社工有着相当稳定的互信关系。其次,在工作方面,案主由原来对生活得过且过的态度转变到现在对生活充满希望,清晰自己的中短期职业规划。再者,案主在多次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感受到助人为乐的同时,还赢得不少志愿者的信任和尊重。最后,通过社工协助其家庭成员解决生活问题,现在案主生活在较为安定和谐的家庭环境中。
【启示分析】
社工从优势视角出发,通过资源链接、服务提供等为小谭提供心理辅导、就业技能培训等一系列服务。其中,社工善于从关键转接点出发,通过处理“摩托车典当事件”,增加小谭的家庭支持度。另外,社工善用运用测评工具分析服务成效,通过介入前后的测试,能具体准确地看到服务对象的前后转变,呈现出社工介入成效。总体来说,该案例介入规范,社工专业手法运用恰当,能发挥教育、陪伴、同行的专业精神,协助案主克服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协助他较好地融入社会。